2020年第十四届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
报名参赛时间:2020年3月18日-7月31日
大赛简介
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International Contest of innovAtioN简称iCAN大赛)暨中国选拔赛(原美新杯中国MEMS传感器应用大赛),是由国际iCAN联盟、教育部创新方法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和全球华人微纳米分子系统学会联合主办、北京大学承办的面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年度竞赛,是教育部质量工程支持项目之一。
iCAN大赛始于2007年,秉承“自信、坚持、梦想”的精神,倡导科技创新创业服务社会、改善人类生活,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勇于创新,发现和培养一批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青年创新创业人才,促进和加强以物联网、智能硬件等为代表的高科技领域的产学研结合,推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为高科技创新创业搭建国际交流平台。
大赛流程
2018年第十二届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包括报名、作品制作、分赛区选拔赛、全国现场总决赛、国际总决赛等环节,参赛队伍必须从报名开始起参加比赛,具体安排如下:
组织形式
主办单位:国际iCAN联盟、全球华人微纳米分子系统学、教育部创新方法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北京大学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
国际协办单位:IEEE Nanotechnology Council、IEEE Consumer Electronics Society、VDE(Association for Electrical, Electronic &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Germany)、United MEMS Park, Japan、Nano Tera, Switzerland
大赛主承办方:中国iCAN联盟(筹备组)、艾肯双创(北京)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关村科技园昌平园管委会、北京昌平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
名誉主席
何志明(美国工程院院士,台湾中研院院士,美国UCLA前副校长)
杨叔子(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前校长)
王阳元(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微电子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顾问委员会
陈佳洱(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前校长)
陈十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梅 宏(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
尤 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
蒋庄德(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
孙景伟(少将,国防大学)
李培根(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前校长)
徐志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物理研究院研究员)
周兆英(中国MEMS创始人之一,清华大学教授)
王立鼎(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温诗铸(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解思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物理所教授)
方家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
葛昌纯(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田中群(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
徐延豪(中国科协党组委员,中国科学技术馆馆长,教授)
Tzyh-Jong Tarn(中科院爱因斯坦讲座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
Wen-H Ko(国际传感器学会前主席,美国凯撒西储大学教授)
Masayoshi Esashi(日本东北大学教授)
Kurt Peterson(美国IBM公司前MEMS首席科学家)
Nico De. Rooij(瑞士EPFL大学教授,CMES副总裁)
Xiang Zhang(美国工程院院士,UC Bekerley大学教授)
Gang Chen(美国工程院院士,MIT大学教授)
Stephen Y. Chou(美国工程院院士,Princeton大学教授)
Susumu Kaminaga(日本SPP公司总裁)
Toshio Fukuda(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
Giovanni De Micheli(瑞士EPFL大学教授,Nano Tera总裁)
Juan Ramon Morante(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教授)
参赛条件
1.全国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在校学生(含本科、专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必须以团队形式参赛,每支队伍 2-5名队员,可以跨赛区和学校组队。各高校参赛队数不限。每人仅限报名一支团队。每个团队指导老师数量不超过2人。所有参赛团队必须在iCAN官网注册。
2.参赛选手可通过指定元器件购买渠道购买(非必须,可使用你自己的器件),制作可以演示和操作的创新应用系统为有效参赛作品,参赛作品务必是学生原创,谢绝任何形式的导师课题参赛。
3.参赛队伍制作出能实现基本功能的实物作品,并撰写详细的作品说明word文档,比赛现场答辩所需的PPT文档等。
参赛须知
1.参赛作品不得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社会的道德规范;
2.参赛者对自己的参赛作品负责;参赛作品不得违反知识产权;
3.参赛作品涉及的使用其他素材等资料应该注明出处和来源,相应的版权问题由参赛者自行负责;
4.对于所有参赛作品,主办单位、冠名、赞助单位可以以任何形式将参赛作品进行展示和传播,不另付酬;
5.大赛尊重作者的知识产权,对于复赛作品和获奖作品的知识产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在技术转让过程中赞助单位具有优先权;
6.参赛者已经提交作品参赛即代表完全接受大赛活动所有条款。条款的最终解释权归属于大赛组织组委会。
评审要求
1.评审委员会和组织委员会分开管理,都将接受监督委员会的兼管。
2.分赛区评审团:由评审委员会的专家、分赛区推荐的当地企业负责人以及其他赛区的老师组成。根据分赛区组织的情况,不要求一定有观众投票。分赛区评审规则和总决赛要求一致。
3.总决赛评审团:由评审委员会的专家、分赛区推荐的当地企业负责人以及社会人士组成,不允许大专院校的老师担任总决赛评委。
4.评委的甄选原则:由企业推荐和评审委员会主席团负责甄选评委。
评审规则
1.评审采取分赛区选拔和总决赛的递进式评审形式。
2.比赛以应用创新为主要考察目标和评审原则,在现场评审和网上匿名评审环节均按照100分进行评审,即每支队伍的作品按照:产品介绍(20分)、创新性(30分)实用性(30分)技术方案(20分)进行打分。
产品介绍(20分):答辩表述清晰、突出产品特点、形式易于大众接受;
创新性(30分):作品设计思路新颖、视角独特、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实用性(30分):作品面对的对象明确、有市场前景;
技术方案(20分):实现方案简单明确、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奖项设置
中国总决赛:中国区总决赛将按现场答辩、演示、观众投票等方式进行。奖项分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奖项根据分数的高低进行排名,决赛前五名参加国际总决赛。
国际总决赛:中国总决赛的前五名参加国际比赛,由国际大赛组委会联系与协调。
大赛官方通知文件.doc
1
文本已超出限制,最大输入200字
举报-
-
-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