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报名截止时间:不得晚于2020年8月15日
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领创新创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加快培养创新创业创造人才,促进创新驱动创业、创业引领就业,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教育部关于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教高函〔2020〕5号)等文件精神,经研究,决定于2020年6月至8月举办第六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我敢闯、我会创
二、大赛目的与任务
以赛促学,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大赛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激励广大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锤炼意志品质,开拓国际视野,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
以赛促教,探索素质教育新途径。把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引导各类学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深化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推动人才培养范式深刻变革,形成新的人才质量观、教学质量观、质量文化观。
以赛促创,搭建成果转化新平台。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形成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
三、大赛总体安排
第六届大赛将力争做到“五个更”。一是更国际。立足全省特色,融入全球创新创业浪潮,与世界一流大学同场竞技、相互促进、人文交流,加快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国际化创新创业创造人才。二是更教育。深化创新创业创造教育改革,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平台”,培养学生敢闯的素质、会创的能力;助力脱贫攻坚,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三是更全面。做强高教、职教、萌芽各版块,探索形成各学段有机衔接的创新创业创造教育链条,实现区域、学校、学生类型全覆盖。四是更创新。广泛开展大学生和中学生创新活动,助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发挥创新驱动作用,实现高质量发展。五是更福建。以大赛为载体,深化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推出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福建经验、福建模式,提升我省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
第六届大赛将举办“1+X”系列活动。“1”是主体赛事,包括高教主赛道(详见附件1)、“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详见附件2)、职教赛道(与第四届黄炎培海峡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融合,详见附件3)、萌芽赛道(详见附件4)。“X”是X项同期活动,共四大部分,包括:
(一)省赛前,举办线上系列推进活动,开展大赛解读专访。
(二)省赛中,举办“智闯未来”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智创未来”福建省创新创业创造教育成果展,分高校专区、职教专区、萌芽专区,推荐优秀项目参加对应的国赛同期活动;“智绘未来”高教论坛(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示范校建设专题研讨会);“智造未来”职教论坛(产创融合教育示范基地建设专题研讨会)。
(三)省赛后,举办大赛项目训练营。
(四)国赛后,省赛国赛同台颁奖,举办总结表彰会暨第七届大赛启动会。
四、组织机构
(一)主办单位:省教育厅、省中华职业教育社、省委统战部、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知识产权局、共青团福建省委、省广播影视集团、省科学技术协会、省互联网经济促进会。
(二)承办单位:三明学院,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职教赛道暨第四届黄炎培海峡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
(三)协办单位:福建省创新创业创造教育指导委员会。
(四)媒体支持:大赛邀请全国高校双创教育协作媒体联盟,人民网,中国网福建,中国教育电视台,光明校园传媒,腾讯微校,福建广电集团综合频道、旅游频道、经济广播电台,福建教育电视台,海峡人才网和海博TV等媒体合作支持。
(五)设立组织委员会(简称大赛组委会),负责大赛的统筹领导和组织实施。大赛组委会下设大赛组委会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负责大赛的日常组织协调工作。
(六)设立专家委员会,由社会投资机构、行业企业、大学科技园、本科院校、职业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创新创业创造领域专家作为成员,负责参赛项目的评审工作,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和项目对接。
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成立相应机构,开展本单位“互联网+”大赛活动的组织实施、项目评审和推荐等工作。
五、参赛项目要求
(一)参赛项目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下一代通讯技术、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服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服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各赛道参赛项目类型详见附件)。
(二)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三)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须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须提交营业执照及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相关复印件、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等。参赛项目可提供当前财务数据、已获投资情况、带动就业情况等相关证明材料。在教育部关于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教高函〔2020〕5号)发布前已获投资1000万元及以上或在2019年及之前任意一个年度的收入达到1000万元及以上的参赛项目,请在省级决赛时提供相应佐证材料。
(四)参赛项目根据各赛道相应的要求,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参赛。已获往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本届大赛。
(五)各有关单位负责审核参赛对象资格。
六、比赛赛制
(一)大赛采用校级初赛、省级预赛、省级决赛的三级赛制。校级初赛(不含萌芽赛道)由各院校自行组织。萌芽赛道由各设区市教育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福州一中和福建师大附中结合实际采取适当方式进行项目初选参加省级预赛。省级预赛和省级决赛由大赛组委会负责组织,其中省级预赛通过“网络评审”方式进行,省级决赛通过“在线路演”方式进行。
(二)各单位按照大赛组委会确定的配额择优推荐项目参加省级预赛。全省共推荐260个项目入围主赛道预赛,产生70个项目进入决赛;共推荐120个项目入围“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预赛,产生30个项目进入决赛;共推荐360(中职组120、高职组160、应本组80)个项目入围职教赛道暨第四届黄炎培海峡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预赛,产生90个项目进入决赛;共推荐100个项目入围萌芽赛道预赛,产生20个项目进入决赛。
(三)大赛组委会将综合考虑各学校报名项目数和创新创业创造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等因素分配省级预赛和决赛名额,其中高教主赛道各高校推荐数量不超过8个,“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职教赛道各单位推荐数量各不超过6个,萌芽赛道每个学校推荐数量不超过3个。
七、赛程安排
(一)参赛报名(6-8月)。各学校组织本校参赛团队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https://cy.ncss.cn/)或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任一方式进行报名,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2020年6月11日,不同组别的参赛学生需根据报名系统的提示提交相应的报名材料。报名截止时间由各学校根据本校赛程安排确定,但不得晚于2020年8月15日。国际参赛项目通过全球青年创新领袖共同体促进会官网(http://www.pilcchina.org)进行报名(具体安排另行通知)。赛事咨询请通过“中国互联网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微信公众号进行咨询,参赛团队可在“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http://cy.ncss.cn)资料下载板块,下载学生操作手册,指导报名参赛。
已入选国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典型经验50强高校的学校报名数不低于800项,已入选省级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示范建设校的学校报名数不低于500项,已入选省级产创融合教育实践示范建设基地的高校报名数不低于300项、中等职业学校报名数不低于50项。
(二)校级初赛(7月31日前)。校级初赛的比赛环节、评审方式等由各学校自行决定。各地各校要正确研判疫情形势,原则上采取线上路演的方式开展校级初赛,尽量减少线下活动,并做好疫情防控预案。各单位需在7月31日前完成校级初赛,遴选推荐参加省级预赛的候选项目。
(三)省级预赛(8月中旬)。各学校组织入围省级预赛的候选项目团队登录“福建省创新创业创造教育指导委员会官网”(http://www.fjscjzw.com)做好省级预赛候选项目报送工作。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进行网上评审,择优选拔各赛道晋级省级决赛的项目,并确定获省赛铜奖项目。
(四)省级决赛(8月下旬)。省赛决赛通过“福建省创新创业创造教育指导委员会官网”(http://www.fjscjzw.com),采用“在线路演”方式进行,决出金、银奖及各类其它奖项。参赛团队可在“福建省创新创业创造教育指导委员会官网”首页下载操作手册。
(五)省级训练营(9月)。大赛组委会组织本届省赛金奖项目团队及符合条件申请参加本届国赛资格争夺的项目团队开展训练营。
(六)推荐参加全国总决赛(10月)。按照全国总决赛配额,结合训练营成绩,择优选拔项目代表我省参加全国总决赛。
八、大赛奖项
省赛设金奖、银奖、铜奖和各类单项奖;另设十佳人气奖、创新潜力奖(萌芽赛道)、高校集体奖、优秀组织奖、突出贡献奖和优秀导师奖。
九、激励措施
(一)将省赛和国赛的获奖情况列入省级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示范院校、省级产创融合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动态调整评分指标和学校年度绩效评价体系。
(二)在符合基本申报条件的情况下,获国赛金奖团队的第一指导教师作为主持人或第一完成人在未来两年内申报省级教学成果奖(创新创业类)、省级创新创业创造类教改项目或省级一流课程(社会实践类),申报名额可不占用当年学校推荐限额。
(三)普通高职(专科)层次应届毕业生在高职(专科)学习阶段获得国赛金奖、银奖、铜奖,省赛金奖的参加专升本考试,实行单列计划、单独划线、单独录取。
(四)鼓励学校将省赛金奖和国赛银奖、金奖分别参照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省赛金奖或国赛银奖)和特等奖(国赛金奖)同等对待。
(五)鼓励学校对省赛、国赛获奖团队的指导教师和学生在工作量认定、年度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任、评先评优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其中普通高中学生获奖成果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十、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将大赛作为推动本单位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认真总结前五届大赛的组织经验,制定大赛组织实施工作方案,成立赛事专门机构,指定责任人,明确目标任务、工作分工和完成期限,为赛事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持和经费保障,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创新创业实践与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脱贫相结合,为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建设新时代新福建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认真做好大赛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积极鼓励学生组队参赛,为在校生和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参与竞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做好学校初赛组织工作。鼓励教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带领学生创新创业。根据情况组织师生观看大学生创新创业题材电影,激励更多学生了解“三创”、投身“三创”。
(三)强化实战训练。各单位要积极推进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组织做好学校参赛项目实战训练工作。要组织多种形式的项目路演、项目训练营,也可结合承办单位提供的技术平台、资源支持,提升项目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将大赛的成果、经验以及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反馈到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大赛为载体,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制度创新和实践环节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创业创造教育新模式,不断提高创新创业创造人才培养水平,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助力创新创业创造教育改革与发展。
(四)做好国际赛道报名参赛工作。省赛高教主赛道不单独设立中国港澳台地区参赛项目类和国际参赛项目类。鼓励省内高校积极推荐本校外国留学生、海外校友、国外合作高校师生参加国际参赛项目。国际参赛项目通过全球青年创新领袖共同体促进会官网(www.pilcchina.org)进行报名。国际参赛项目通过驻外使领馆面向全球征集、合办赛伙伴征集选送,通过网上评审进入全国总决赛。根据参赛团队负责人的学籍或学历确定参赛团队所代表的参赛学校,按照参赛学校所在的国家和地区,确定参赛项目类别。具体要求与国赛通知保持一致。
1
文本已超出限制,最大输入200字
举报-
-
-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