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大赛目的
本届大赛以激发创新潜力,集聚创业资源,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引领双创发展为宗旨,聚力打造为中小企业和创客群体提供交流展示、产融对接、项目孵化的平台,发掘和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优秀企业和优秀团队,提升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和水平。在后疫情时代,不断催生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加快实现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营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业生态,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推动全市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
主办单位: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财政局、中关村科学城管理委员会
承办单位:北京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北京创业投资创新服务联盟
协办单位:北京国融工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盛世宏明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关村分行、北京中关村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中关村科技租赁有限公司、北京首创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行
首席媒体合作伙伴:字节跳动
大赛组委会
主 任:市经信局局长
副主任:市经信局主管局长、市财政局主管局长、合办区主管领导、各区县中小工作主管领导
成 员:各支持单位领导
大赛组委会负责大赛的统筹指挥、组织协调工作;组委会下设大赛秘书处和评审委员会,分别负责大赛的具体执行和评审工作。
赛区设置
大赛设市级、区级(含高校类)、窗口平台三类赛区,对应开展决赛、复赛、初赛三级赛事。其中:决赛由大赛秘书处组织,区级复赛由各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海淀、东城、丰台、昌平、顺义、延庆、房山、门头沟、石景山、怀柔、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组织,初赛由各示范平台、示范基地等窗口平台组织。
专项赛设置
和龙头企业合作,设置小米、华为、美团、京东专项赛事,和大企业共同开展符合大企业需求的定制比赛。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资源、共享能力,赋能中小企业,营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业生态。
三、参赛条件及参赛行业
(一)参赛条件
大赛分企业组和创客组。
1.企业组
(1)在中国境内注册,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的中小微企业;
(2)参赛项目已进入市场,具有良好发展潜力;
(3)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无产权纠纷;
(4)无不良记录。
2.创客组
(1)遵纪守法的个人或团队;
(2)团队核心成员不超过5人;
(3)参赛项目的创意、产品、技术及相关专利归属参赛团队,与其它单位或个人无知识产权纠纷。
(二)参赛行业
本次大赛拟设立十大高精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新型便民服务业等三大领域。
1.十大高精尖产业包括信息技术、集成电路、医药健康、智能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业。
2.文化创意产业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等。
3.新型便民服务业包括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生活性服务业结合,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规范化、连锁化、便利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的项目。
四、大赛流程及时间安排(拟定)
符合条件的企业和创客(以下统称参赛者)均可报名参赛,参赛者通过大赛官网(https://www.smebj.cn)赛事报名系统注册报名,未注册登记的参赛者不得参加大赛。大赛不向参赛者收取任何费用。具体时间安排见下表。
时 间 |
项 目 |
内 容 |
7月2日 |
大赛启动仪式 |
三地联动 |
7月2日-7月31日 |
项目征集报名 |
大赛秘书处组织执行 |
8月1日-8月10日 |
项目初赛 |
窗口平台赛区执行工作 |
8月11日-8月20日 |
项目复赛 |
区级赛区负责执行工作 |
8月1日-8月20日 |
专项赛比赛 |
各专项赛工作组 |
8月21日-8月28日 |
项目决赛 |
大赛秘书处组织执行 |
9月 |
总结会 |
大赛秘书处组织执行 |
五、奖项设置
(一)名额设置
1、企业组:特等奖1名;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10名。
2、创客组:特等奖1名;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
企业组和创客组的特等奖、一等奖等4个项目将推荐至全国“创客中国”总决赛。
各专项赛设置特别奖一名。
(二)奖励设置
大赛组委会拟对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颁发奖金、证书和奖杯。
1
文本已超出限制,最大输入200字
举报-
-
-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