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查查调研:大学好坏是否“排行榜”说了算
2021-11-05 11:51:20
最近,2022QS亚洲地区大学排行榜单发布。会查查小编看到5所中国大陆院校上榜前10,依次为北京大学排行第2、清华大学第5、浙江大学第6、复旦大学第7,上海交通大学第10名。其中,北京大学的排行较去年上升了5位,清华大学下降3位。(正观新闻11月3日)
大学排行自诞生以来,各式各样,五花八门,层出不穷。一般认为,大学排行起源于美国。1983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依据“学术声誉”(当时唯一的指标)对全美1308位大学校长开展市场问卷调查,发布的“美国最好大学”,旨在帮助有志上大学的学生作出信息充分的选择,具有为消费者服务的初始立场。随后,中国、德国、加拿大、日本相继推出大学排行榜。由于这些大学排行中欧洲国家上榜大学较少,加之有过于侧重学术研究而忽视教学质量、国际化水平和创新意识等因素的倾向,因此,欧盟从2013年起推出了基于欧洲评判标准的世界大学排行榜。目前,较具世界影响力的有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行、QS世界大学排行等。
对大学进行排名,本来并非坏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学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但学校的好坏,却不是简单的“排行”就能认定。因为,优质的学校不一定是“好”的大学。以现代教育的眼光来看,烽火硝烟中的西南联大很难冠之以“优质”之名,但是其仍然可以被认为是“好”的大学。由德国洪堡所创办的柏林大学,建成于1809年,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科学家、哲学家,爱因斯坦、黑格尔、叔本华都曾在此任教,但是,由于德国的大学使用德语进行教学与研究,所以无缘大学排行榜榜单前列。
大学承担的使命是多元而复杂的,因此,对大学的评价也应基于多维度的综合审视。大学的主要职责是培养治理未来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下一代,研究解决当前的科学、工业和技术、社会福祉等问题,使社会更加美好。目前,主流的世界大学评价体系对定量指标过于倚重,对科研过度关注,狭隘化了大学的传统使命,绑架了院校个性化发展机会,加剧了知识量产、校际攀比,甚至国际竞争运动,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教学和社会服务等功能的边缘化。这进一步造成评价“盲区”的扩大,大学场域中的许多元素,如学术自由、人文追求、思想启迪等,无法被量化。
长远来看,大学评价需要跳出排行思维,避免将鲜活生动、富有内在精神气质的大学,机械地外化为空泛的符码和没有灵魂的数字。如果不能超越排行思维,使用创新性的评价指标也只能是“旧瓶装新酒”式的做法,难以真正促进大学的发展。大学评价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市场的投入与反馈,政府的推动与协调。对此,我们还需要更新评价理念,完善评价标准,丰富评价内容和方法。
温馨提示:
会查查为大家提供软文营销、校园活动、社会团体、国际会议、会展资讯、赛事报道等信息,欢迎点击“会查查”,查协会,查展会,查会议,查比赛,大家都在用的查询工具,网站收录近50万条的行业资讯,总有一个是你想找的!
来源:中国青年报
特此声明文章为会查查为您倾情分享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妥请联系会查查
9
文本已超出限制,最大输入200字
举报
其他